齐齐9513
![]()
春.常德 ——王灵杰
万古文明,中华圣地,德耀常天。
仰德祖善卷,德高望重,
尧舜瑶坛(尧帝舜帝),尊师德山(鼎城区)。
道法自然(老子),
沅芷澧兰(屈原)(沅江、澧水、澧县),
安居乐业有桃源(陶渊明)(安乡、桃源)。
融儒释(儒家、佛教),化苍生社稷,崇德向善。
常德如此璀璨,引华夏圣贤皆流连。
享武陵竞渡(武陵区),渔樵歌远。
壶瓶绝景(石门),德酱言欢。
津粉情缘(津市),情丝万缕,梦萦魂牵共缠绵。
有情人,常来常德运,福寿延年(临澧原名安福县、汉寿)!
赏析:
《沁园春·常德》:嵌在地图里的诗篇
当一首词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,将万古文明、地理山河与人文精魂熔铸于一体,便有了王灵杰先生笔下《沁园春·常德》的璀璨风华。这首词不仅以文字为常德立传,更以巧夺天工的“嵌名”艺术,在古老词牌的经纬上,编织出一幅常德专属的文化图腾。
词作开篇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定调:“万古文明,中华圣地,德耀常天。”此三句如巨椽挥毫,将常德置于中华文明的宏大坐标之上。其结构承袭《沁园春》经典范式:上阕追溯历史长河中的精神源泉。自“德祖善卷”的远古仁德典范,至尧舜帝王在德山留下的尊师足迹;从老子“道法自然”的哲思浸润,到屈原笔下“沅芷澧兰”的芬芳浸润;再到陶渊明桃花源理想在安乡、桃源大地的诗意栖居——“安居乐业有桃源”一句,巧妙将文学乌托邦与地理实存无缝焊接。下阕则倾情描绘今日常德的鲜活画卷:武陵龙舟竞渡的激昂,石门壶瓶山的奇绝风光,津市米粉承载的缕缕情缘……时空流转,气象万千,在词人笔下却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承接,毫无割裂之痕。
最令人叹为观止者,当属其匠心独运的“地名镶嵌”艺术。整首词如一幅精工细作的常德地图:“德山”、“沅江”、“澧水”、“桃源”、“武陵”、“石门”、“津市”、“临澧”、“汉寿”……地名被词人赋予新的生命,化作诗行中跃动的音符。它们不仅是地理坐标,更是文化符号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鲜明的地域风情。如“津粉情缘”,既点出津市这一美食坐标,又借“粉”之柔韧喻情丝之缠绵,一语双关,情韵悠长。这种“无一字无来历”的深厚功底,使整首词成为一座微缩的“常德文化博物馆”,地名镶嵌如颗颗明珠,在词意长链上熠熠生辉。
此词风格雄浑大气中不失婉约深情,豪放与柔美交织如沅澧二水交融。词人胸中奔涌着对故土炽热的讴歌之情——“常德如此璀璨,引华夏圣贤皆流连”,这直抒胸臆的赞叹,是赤子对母亲大地的深情告白。而“情丝万缕,梦萦魂牵共缠绵”等句,又似澧水兰芷般芬芳婉转,将对土地的爱恋化作绕指柔情。
更妙的是词作展现的“三维文化拼贴”。纵贯五千年:善卷的古朴仁德、尧舜的礼贤下士、老庄的深邃哲思、屈原的香草情怀、陶潜的桃源理想……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。横连常德全域:鼎城、武陵、石门、津市、桃源、汉寿……空间意象如画卷舒展。内核则聚焦一个“德”字——它如金线般贯穿全篇,从善卷之德、尧舜尊师之德、儒释道融合教化之德,最终凝聚升华为城市的精神图腾与不朽灵魂。
词尾“常来常德运,福寿延年”,更将地名智慧发挥至极致。“常德”被巧妙拆解为“常得福运”,暗合《周易》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”的古训。它既是对八方宾朋最吉祥的邀约,亦是对这片“道德高地”最深情的祝福——在常德,人文光辉与山水灵秀交织,古老道德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恒久的温度。
《沁园春·常德》以其宏阔格局与精微匠心,让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拥有了真实的邮政编码。当那些承载千年的地名在词章中次第绽放,常德不再仅是地图上的符号——它被词人用文字铸成一座矗立于时光长河中的精神圣殿,召唤天下人前来朝觐,共同沐浴那穿越古今的德泽光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