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湖南常德是中国湖南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,春节过年习俗丰富多彩,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常德春节习俗:
1. "贴春联":在春节期间,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,以表达新年的喜庆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。
2. "挂灯笼":常德人喜欢在春节期间挂起红灯笼,寓意着光明和吉祥。
3. "拜年":春节期间,人们会互相拜年,互致问候,祝福对方新年快乐,身体健康。
4. "守岁":除夕之夜,家家户户都会灯火通明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等待新年的到来,这就是“守岁”。
5. "年夜饭":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餐,家人团聚,共同享用丰盛的美食,寓意着团圆和幸福。
6. "发红包":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,寓意着祝福和好运。
7. "祭祖":春节期间,人们会举行祭祖活动,向祖先献上鲜花、食品等,以示对祖先的敬意。
8. "舞龙舞狮":春节期间,常德人会组织舞龙舞狮表演,以此庆祝新年,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。
9. "看春晚":春节期间,人们会聚在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,共享节日氛围。
10. "放鞭炮":春节期间,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习俗,以此驱除邪气,举报 -
《荆楚岁时记》有正月初一“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避山臊恶鬼”的记载。常德旧俗,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清晨,雄鸡初鸣之时,由男户主起来打开大门鸣放爆竹,叫做“开财门”。现时鸣放爆竹多在北京时间零点正。
这一天,全家男女老幼都穿新衣,叫做“去旧迎新”。堂前灯烛辉煌,香烟缭绕,合家敬过天地、拜过祖宗后,晚辈要向长辈拜年,小孩拜了年,长辈照例要用红纸包一些钱送给小孩,叫“压岁钱”。
从前,晚辈向长辈拜年,一定要跪下叩头;平辈与平辈拜年,男的作揖,女的道万福。后受外地影响,改为行鞠躬礼。旧时,给人拜年要讲“恭喜发财”之类的吉利话,现时多改为说:“新年好!”
旧时拜年的规矩是:“初一崽,初二郎,初三初四拜街坊”。即初一儿孙辈跟祖父母和父母拜年;初二出嫁的姑娘领着女婿回娘家拜年,但按习俗一定要当天赶回去,不能让家中“空了房”;
初三以后,街坊邻里、亲戚朋友才互相走访,但奉信“七不出、八不归,九日外出空手回”,意思是初七不远出,初八在外地的人不要回家,初九不外出办事,因而“惟出必择吉”。近时拜年的习俗必不可少的举动,也无须择吉而行。
旧时农村,初一至初三不扫地,不倒垃圾,意为“积财”。初四要敬土地菩萨,各户派人上地角田头,插三柱香,点一盏烂调羹做的小油灯,并把少许纸钱压在土块下面,以示对土地的恭敬。
新春期间,常德各地都有在大门口张灯结彩的习惯。旧时,富家要在大门口挂两盏红纱流苏元宝大灯,表示“吉星高照”。贫民也要在大门口点上一盏小油灯,取个吉利。故民歌中有“正月里来是新春,家家户户挂红灯”之语。
现在,各单位都时兴在大门口扎彩门安装五色彩灯,民家新春点灯之俗虽有一段哀落,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又逐渐开始兴盛。贴春联是常德城乡普遍的习俗,春联写的吉利语,门楣上还要贴一个大“福”字。
大门对面的墙上(中堂)要贴“对我生财”、“万事如意”、“开门大吉”,门扇上要贴门神或送子娘娘,大门的合缝处要贴“财”字,表示“财门大开”。现时,贴春联仍很流行,但已改为新语,“门神”为新年画所取代,其他已不时兴了。
春节期间,常德城乡都大耍龙灯。常德龙灯的品种有长龙、老龙、幼龙、鳌龙、草把龙等等。
举报